3 篇文章 含有標籤「實作紀錄」
檢視所有標籤Gitmoji x Conventional Commit 工作流 (二) - 使用 Commitlint + Husky 校驗提交格式
前言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們介紹了如何透過 Commitizen 與 Gitmoji 規範化提交訊息。但規範的建立並不保證會被嚴格執行,許多團隊仍可能面臨這樣的情況:
「提交訊息格式看起來很簡單,但實際操作時,不是漏寫了類型,就是格式寫錯了。」
這種情況下,提交訊息的規範就形同虛設。因此,若要確保提交訊息始終符合規範,勢必得設立一道自動化檢核機制來攔截不合格的提交。
這正是 Commitlint 發揮作用的地方!它專門校驗提交訊息是否符合規範,無論是 Conventional Commits 還是 Gitmoji,都可透過自定義配置嚴格檢查,避免不合格的提交進入版本控制歷史。當然,工具的強大功能需要在正確的時間觸發才能發揮作用,搭配 Husky,我們能利用 Git hooks 在提交前自動執行 Commitlint 的校驗邏輯,將自動化檢核落實於日常開發流程。
本篇文章將帶你實作以下內容:
- 不使用 Gitmoji 的提交校驗:延續前一篇的配置,透過 @commitlint/config-conventional 校驗提交訊息。
- 使用 Gitmoji 的提交校驗:加入 commitlint-config-gitmoji 與 commitlint-config-cz,支援帶有 Emoji 的訊息格式。
- 整合 Husky:將 Commitlint 校驗嵌入 Git Hooks,阻止不符合規範的提交。
Gitmoji x Conventional Commit 工作流 (一) - 使用 Commitizen 互動式產生 Conventional Commit
前言
最近我在研究 Git 專案的專業開發流程,比如怎麼按照 Conventional Commits 規範撰寫提交訊息,還有如何根據 Semantic Versioning 原則管理版本號等等。研究過程中,我花了不少時間瀏覽 Github 上一些知名的開源專案,透過它們的提交紀錄、PR 歷史、Change log 和 Release notes,一步步學習怎麼建立一套高效又規範化的工作流程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,我慢慢整理出一些具體的流程,未來可以應 用在新專案上,比如:
- 使用互動式問答工具,輔助撰寫符合規範的提交訊息。
- 配合 Git Hook,自動檢查提交訊息是否遵循規範。
- 利用規範化的提交紀錄自動生成 Changelog
在實踐這些流程的過程中,我研究了不少相關工具。有趣的是,我發現許多開源專案的提交訊息裡經常出現 Emoji,看起來不僅直觀,還挺有趣的。稍微查了一下後,我才知道這其實是一套叫 Gitmoji 的規範。於是,我決定順便研究一下怎麼把 Gitmoji 整合到剛剛提到的流程中。
由於內容較多,我將以上三個工作階段分成三篇文章來介紹,並在每篇文章中詳細講解有使用 Gitmoji 和未使用 Gitmoji 的情況下,該如何安裝、配置所需工具,以及實際使用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