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舊時代 JS Bundler 的世代交替 - Vite vs. Webpack 的詳細比較
在過去,當我們談論到 JavaScript 前端開發環境時,很難不提到 Webpack
。這款在 2012 年誕生的強大工具,在過去的 10 年內一直是最主流的前端打包工具 。然而,在 2020 年一個名為 Vite
的新興工具迅速崛起,挑戰著 Webpack 的霸主地位。根據 2023 年 State of JavaScript 網站所統計的資料顯示,Vite 僅花了短短三年就成為使用規模第二大的 Build Tools,如果單看 Interest 或 Positivity 指標的話,甚至都穩坐第一名的位置。
持續關注 JS 前端生態圈的讀者一定有感受到,近兩年 Vite 人氣竄升的速度之快,在 Vite 快速竄紅的一段時間裡甚至瀰漫著「Webpack 已死」的氛圍。由於我目前的公司所使用的工具是 Webpack,而我自己開專案練習時則會選擇 Vite,因此我能明白兩者之間易用性的差距,以及為什麼現在的前端開發者越來越偏好使用 Vite。但撇除像是開箱及用、快速的 HMR 等那些 Vite 被廣為人知的優點外,我還是想要知道兩者在更深層次的技術細節上有何不同。這篇文章整理了我對 Vite 與 Webpack 兩者如何提供現代 Bundler 所需具備的功能的理解,並探討它們各自的適用場景和潛在限制。
本篇文章內容整理自 Vite vs. Webpack: A Head-to-Head Comparison 與 Vite 官方網站
何謂 Bundler?
在探討 Vite 與 Webpack 這兩個工具包山包海的的功能之前,我們得先了解這兩個工具在 Web 應用中所代表的角色:Bundler
Bundler 的定義與功能
JavaScript Module Bundler 是一種用於網頁開發的工具,旨在將多個 JavaScript 檔案合併成一個或少數幾個檔案,這個合併檔案稱為 bundle 。這樣的合併過程可以減少網頁應用程式所需的請求數量,從而提升效能和加快載入速度。
實例
假設我們有兩個獨立的 JavaScript 檔案:module1.js 和 module2.js。
// module1.js
export const greet = (name) => {
console.log(`Hello, ${name}!`);
}
// module2.js
export const farewell = (name) => {
console.log(`Goodbye, ${name}!`);
}
透過使用 JavaScript bundler(如 Rollup、Webpack 或 Parcel),我們可以將這些模組與一個 index.js 檔案合併:
// index.js
import { greet } from './module1.js';
import { farewell } from './module2.js';
greet('Kinsta');
farewell('Server Troubles');
Bundler 會將 module1.js、module2.js 和 index.js 合併為一個最佳化後的 bundle,方便在網頁應用程式中使用。
優點
- 減少 HTTP 請求:合併多個檔案,減少請求數量。
- 程 式碼最佳化:進行程式碼壓縮、混淆等,減少檔案大小。
- 跨瀏覽器相容性:解決瀏覽器特定問題,提供一致的使用者體驗。
- 程式碼轉換:進行必要的程式碼轉換,如轉譯(transpilation),以確保在所有目標環境中運行。
儘管現代瀏覽器支援 ES modules 及 HTTP/2 技術,這些技術能解決請求開銷問題,但 JavaScript bundlers 依然不可或缺,因為它們可以執行關鍵的程式碼轉換和最佳化。
簡單認識 Vite 與 Webpack
Vite - 最佳開發體驗的現代化工具
Vite 是一個現代化的前端建構工具,旨在提供快速的開發體驗和高效的建構效能。由於它使用了原生 ES 模組和 Rollup 作為底層技術,Vite 可以在開發階段實現快速的熱更新(Hot Module Replacement,HMR),並在生產環境中進行高效的程式碼打包。
Vite 的特色
- 快速冷啟動:利用瀏覽器的原生 ES 模組支援,Vite 只需啟動必要的部分,避免了打包整個應用程式的時間。
- 即時模組熱更新:Vite 的 HMR 機制能夠在程式碼改變時快速更新頁面,提升開發效率。